跳转到内容

武术指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特技协调员

武术指导,或称动作指导武术设计动作导演动作设计等,是一个技术职位,常见于动作片武侠片功夫片警匪片黑道片表演艺术的幕后工作。武术指导负责设计、示范、导演高难度动作场戏,不但负责拍摄现场的动作设计、安排,更负责展现动作的视觉效果。此外,动作指导有权处理与之相关的场景,道具及镜头位置等[1]。由于职业具有很高的专业和独立性质,盛产动作片香港电影甚至将其专职化,成为特有的电影职业,并可以与导演并驾齐驱[2],武术指导随着香港电影输出各地。香港电影金像奖自1983第2届开始并设独有奖项最佳动作指导奖(1996年第5届改名为最佳动作设计),表彰当年香港电影中最出色的武打师。金马奖在1992第29届跟随设立最佳动作设计。现今著名武术指导,主要来自香港电影人。

分类

[编辑]

在电影中负责指导武术和武侠等涉及正宗武术展示的电影工作者,多被称为武术指导;而在现代功夫片或近代动作片中,则多被称为动作指导[3]。不过,在香港,武术指导和动作指导并无泾渭分明的划分[1]。随着王牌武指的权限越来越大,甚至对动作场面的调度、布景、选角都有相当的话语权。所以后来表记有了“动作导演”[注 1]这一职位。

历史

[编辑]
刘家良执导的《武馆》,黄飞鸿(刘家辉饰)跟单雄(王龙威饰)在窄巷决战一幕被誉为武术设计经典,在武术指导下将各派功夫演绎得淋漓尽致。

武指多来自武术家龙虎武师等,龙虎武师出自粤剧戏行武打行当,是香港电影特有的行业[4]。他们除了教戏、演戏之外,开始离开梨园参加了电影的武行工作。慢慢的从龙虎武师中催生了一种新的职业武术指导。

香港粤语长片中武打场景便极为多见,《黄飞鸿》系列电影请来了黄飞鸿的再传弟子刘湛等人指导关德兴武打,标榜南派真功夫,为电影界与武术界合作开创了先例。得益于香港新派武侠文学的兴盛,武侠电影大行其道,而粤剧武术也进入片场,填补了动作指导这一空缺。在香港电影的早期,戏曲和电影是不分家的。南拳中的武术滋养粤剧,而粤剧中的武术滋养了电影。因为武术编排需团队参与,粤剧武术也纷纷转投电影行当,开启了幕后制作的生涯[1]

七小福之一,著名武术指导洪金宝

香港武打电影中的武术指导大都修习南派武术,设计的动作招式也以南派为主,其中咏春拳的拳法套路被运用在多部武打电影中[5]。后来当时是京剧武丑的袁小田袁和平之父)应粤剧红伶薛觉先之邀赴港,在粤剧中负责北派武打场面指导(广东大戏“打北派”的延伸,广东人将粤剧的传统打法称“南派”,而“北派”则由京剧引进过来。)[6]。1947年韩英杰陈锦棠之邀,来港在其粤剧戏班“锦添花”当北派艺员,袁小田也在该班担当过武师。他是北派武术指导的代表人物,与袁小田同为香港最资深的武指。“南派”武功的基础是拳术,其次是棍、刀、枪等。“南派”的特点是硬桥硬马,出手有力、有气势、稳重和沉着。“北派”动作快捷、潇洒、开扬,打起来和“南派”各有千秋。

1938年的《方世玉打擂台》是第一部有“武术指导”职位的电影,但那时的武术指导全是兼职,直到1956年,袁和平的父亲袁小田参与《梁红玉击鼓退金兵》,才正式获得了武术指导的职衔称谓,成为全职人员。 袁小田加上同样京剧出生的于占元等人进入影坛发展,北派武打动作自此大大影响香港功夫电影,袁小田亦成了香港第一个正式的武术指导。1960年,王天林拍摄《铁臂金刚》,邀请袁小田专职负责电影中的动作场面,并接纳袁小田的建议,确立了“武术指导”一职[7]。70年代,武术指导地位愈来愈重要,逐渐成为电影动作革新的主要力量[8]

风格

[编辑]

武术指导风格主要有写实和写意两种,刘家良的写实武打风格,是香港武打片一股不可忽视的动力。刘家良作为武术指导为功夫片引入硬桥硬马,忠实呈现不同武学原貌精粹的风格,对香港电影影响甚深。1981年上映的《武馆》运用作为专业武师的真功夫,透过武术指导令电影中的功夫武术更写实,为功夫电影立下了新指标[9],不少电影深受该风格影响。刘家良是第一位由武术指导升任导演的电影人,及后洪金宝的动作风格,据说受刘影响不少[10]。而徐克电影中有许多是由兼做动作指导的程小东执导,程小东的动作设计风格以舞蹈化的武术技击场面著称,这种风格改变了硬桥硬马的打斗场面,常有出人意料的想像和惊异之美[6]。随着电影内容和形式的发展,武术也不再局限在传统的题材中,衍生出的“动作片”逐渐成为主流。与有板有眼的清晰招法相比,动作片的表演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例如追车、撞车、飞车、爆炸、极限运动等等。“武术指导”的名称也改为了“动作指导”或“动作设计”[11]

此外,武术指导衍生“家班”出现,“家班”一词也是承自梨园名称,多指某武术指导的班底,当某一武指有了地位和影响之后,便自组家班,如洪金宝​​的洪家班,袁和平的袁家班,成龙的成家班等。他们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为香港电影的武指范联作出卓越的贡献。不过,后来的“家班”其意思更为广泛,泛指一个工作团队或创作班底,如周星驰的周家班等,而非单纯指武指班底[1]

龙虎武师如刘家班七小福李连杰。在电影中,或许发展为导演刘家良等。香港电影凭借龙虎武师打进世界,不少武术指导亦出走香港本土,在内地和好莱坞大放光芒。香港的武术指导、吴宇森的动作场面,通通被好莱坞取用[12]

晋升

[编辑]

武指的晋升体制,他们最早是从龙虎武师或者替身特技演员做起,待通过片场的磨练,学习剧本、剪接、摄影多方面去考虑动作场面的设计工作,“满师”之后(即可独当一面胜任动作设计),才有资格转做副武术指导。随着他们自身影响力与号召力的进一步扩大后,可以独当一面成为武术指导,待组建了自己的武指班底,而他们便顺理成章地变成了班底“总指挥”,负责控制和调度旗下执行武指,替身演员和龙虎武师,相互协助,相互配合帮整部电影完成动作场面,最终跻身武指的金字塔尖,甚至不少成为导演,亦有一些成功转型作动作明星[13]

武术指导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988年,《中华英雄》在徐小明救场完成后,第一次出现“动作导演”表记。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魏君子. 光影裏的浪花:香港電影脈絡回憶.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1 May 2019. ISBN 978-988-8572-49-6. 
  2. ^ 紫荊. 串智有限公司. 2008. 
  3. ^ 贾磊磊. 武侠电影史.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ISBN 978-7-5039-2639-6. 
  4. ^ 丁晓峰. 电影这个江湖 中国新电影人物史记.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8. ISBN 978-7-216-05343-3. 
  5. ^ 闵捷. 香港故事:五十個獨特視角講述"百變"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 October 2019: 174–175. ISBN 978-962-04-4441-8. 
  6. ^ 6.0 6.1 赵卫防. 香港电影史, 1897-2006.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043-5300-9. 
  7. ^ 冯应标. 李小龍年譜 一代武星戲裏戲外的真實人生.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司. 26 April 2017: 71–72. ISBN 978-988-8463-18-3. 
  8. ^ 明報月刊. 香港明报有限公司. 
  9. ^ 郑汝可. 影评人:邵氏电影开创“真功夫”武打先河. 搜狐新闻. 2014-01-08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10. ^ 赖家俊. 劉家良:從電影重建華南武學文化. 香港01. 2018-06-29 [202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11. ^ 吴凤芽; 施颖力. 職業特攻 本地武師的內憂 (PDF). 大学线. [2020-05-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25). 
  12. ^ 亞洲週刊. 明报杂志社. 1999. 
  13. ^ 吴家俊. 港片式微真功夫不敵電腦特技 龍虎武師做大戲盼有明天 (PDF). 大公报. 2014-07-14 [2020-08-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