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广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广彩瓷
广彩缠枝花卉双龙耳瓶(香港艺术馆藏品)

广州织金彩瓷简称广彩(Kwon-Glazed Porcelain),它是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而烧制而成的工艺品,以色彩绚丽、金碧辉煌、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而著称,是中国四大名瓷之一。

广州彩瓷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成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商人从景德镇运回白瓷,在广州绘上色彩鲜艳的图案,再烧制而成。广彩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瓷器的特点,又吸收看西洋工艺的精华。用于外销,已有几百年历史。

广彩深受欧美人士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在于西洋元素的运用。不论是装饰题材、设计和技法,既注入东方神韵的中国元素,同时亦吸纳异域情调的西洋元素[1]

据《竹园陶说》对广彩的描述,“清代中叶,海舶云集,商务聚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粤垣,加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盖其器购自景德镇,彩绘则粤之河南厂所加者也。”[2]

广彩颜料品种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水青,亦称广翠,似青花的颜色;二是西红,与江西景德镇的胭脂红相似;三是大红,较矾红浅而鲜;四是大绿,比江西大绿稍翠;五是麻色,似黄麻皮色;六是金彩,金碧辉煌;七是茄色,由西红和水青配成的紫色。在设计方面,广彩常见“满地开光”(广彩厂称开“斗方”)。有边、有开光、有地,主题则安置在中心[2]

历史

[编辑]

香港

[编辑]
广彩盖罐

香港的广彩历史可从1928年建于九龙城隔坑村道的“锦华隆广彩瓷厂”(即今日的“粤东磁厂”)开始,及后与建于1947年的“亚洲彩瓷厂”和“东方广彩瓷厂”,鼎足而立。1960年代前,香港的广彩制品以餐具及花瓶等小件瓷器为主,造型约为100多款,出口到美国、西欧、南美、东南亚、大溪地和马达加斯加等地。1960-1970年代,欧美国家经济蓬勃,对中国工艺品需求殷切,香港的彩瓷工厂纷纷成立,当时从事彩瓷的工人应过千人。

香港的广彩行业在1970年代受到一次严重打击,当时美国开始禁止含的瓷器餐具进口,令整个行业的生意一落千丈。因为广彩的釉上彩是属于低温色料,烧炉温度只达摄氏800度,加上颜料中的玻璃成分,含有一氧化铅。除非用高于摄氏950度的釉中彩,才可将铅和镉烧尽。可是,呈色会显得暗淡,无法表现广彩特有金碧辉煌的娇艳色彩。

直到1980年代,随着仿古瓷的兴起,才出现扭转颓势的契机。仿古瓷制品以陈设观赏为主,并非用作餐具,故此不须顾虑含铅量的限制,颜料可有如油画般厚厚堆填在瓷器大鱼缸和大花瓶上。当时,仕女战将等人物厚彩堆金图案的仿古瓷最受欢迎,近百年盛行的瓷器样式几乎皆被模仿制造,可谓香港广彩最兴旺的时期。其中,以位于摩罗街中心华通陶瓷规模最大,1989年迁往香港仔田湾,2010年再迁到西环山道继续营业。

随中国在1980年代实施对外开放政策,香港的彩瓷生产线亦相继转入珠江三角洲一带,只保留办事处和样品间在香港。目前香港仍坚持人手画花,家庭式制作的瓷器厂只剩下厂房设于九龙湾九龙湾工业中心粤东磁厂及设于坪洲超记瓷器。当香港最后一代广彩老师傅退休后,本土的彩瓷制造,极有可能画上句号。

香港广彩行业日渐式微,与潮洲瓷迅速发展及竞争不无关系。加上社会步伐匆忙,效益取代生活情趣,手绘瓷器艺术,渐被大众遗忘,只有少数知音者欣赏。目前,彩瓷制造是以俗称“唛头货”餐具为主,所谓唛头货就是根据客人提供样式或图片所制造的瓷具。

广州博物馆馆藏广彩人物纹大碗

广彩制作方面,早期的广彩瓷器图案皆是手绘构图填色,十分费时。后来才以手雕橡胶图章的方法处理广彩的花边线条。首先由大师傅盖印及驳接印与印之间的驳口,再由下手工人填色。及后橡胶图章已由热压方式从画线稿影像电版直接印出,不再需要依赖人手雕刻。

至于广彩所用的颜料,在1960年代以前是从“林成昌号”购买,原料为矿石、碎玻璃及铜片等。由于成分和配色乃商业秘密,所以是独家生意。当年的烧炉是以木炭为燃料,比现代电窑所烧出的颜色较为温润。瓷胎方面,仿古瓷白胎早期主要从日本及台湾台北县莺歌镇进口,90年代台湾白胎瓷器受到中国梅县高陂及潮州白胎瓷在价格上的激烈冲击,以至市场导向中国采购白胎瓷器。在1960至1990年代,香港亦曾出现不少具规模的白胎陶瓷厂,较大型的使用进口液化石油气窑炉,瓷土从日本进口。在九龙鲤鱼门的万机化学工艺制品厂,一年产值四百余万港币。其它使用电炉烧制白胎瓷的工厂分布在青山蓝地元朗等地供应当时彩瓷厂所需[3]

资料来源

[编辑]
  1. ^ 金爱民. 廣彩瓷的西洋元素探析。.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第一期,第85-88页。. 2011 [2011-12-20]. [失效链接]
  2. ^ 2.0 2.1 冯素阁. 《收藏家》五彩、粉彩和廣彩的區別. 中华博物网站. 2002-10-11 [2011-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曹志雄. 香港彩瓷簡史《世紀嬗變——十九世紀以來的省港澳廣彩》. 广州市: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8年12月: 第24–40页. ISBN 9787536236509 (中文). 

参见

[编辑]